生物醫藥淨化工程設計需圍繞 “無菌保障、汙染防控、合規達標、穩定高效” 四大核心,嚴格遵循 GMP(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)、GB 50457《醫藥工業潔淨廠房設計規範》及 ISO 14644 潔淨室標準,覆蓋空間布局、空氣淨化、圍護結構等多維度,確保適配藥品、生物製品(如疫苗、抗體、細胞治療產品)的生產 / 研發需求。以下是詳細設計要點:
一、空間布局設計:單向流線,杜絕交叉汙染
空間布局是汙染防控的基礎,需按 “功能分區明確、人 / 物 / 氣流單向流動” 原則設計,避免不同潔淨等級區域的交叉汙染。
- 功能分區與壓差梯度
- 嚴格劃分清潔區(如原料暫存、內包材處理)、半汙染區(如中間產品檢測、設備清洗)、汙染區(如廢棄物處理、汙水消毒) ,通過緩衝間、氣閘室過渡,形成 “清潔區→半汙染區→汙染區” 的單向壓差梯度(相鄰區域壓差≥10Pa)。
- 無菌核心區(如注射劑灌裝、細胞培養)需單獨隔離,與周邊區域壓差≥15Pa;汙染區(如生物安全櫃排風區)維持負壓(≤-10Pa),防止汙染物擴散。
- 人 / 物流線設計
- 人員動線:需經 “一更(脫外衣)→二更(穿潔淨服)→消毒(手消毒、風淋)” 三級更衣,從清潔區向汙染區單向移動,禁止折返。
- 物料動線:通過雙門互鎖傳遞窗(帶紫外線消毒,消毒時長≥30 分鍾)傳遞,原料 / 內包材從清潔區進入,廢棄物從汙染區專用通道運出,避免與潔淨物料交叉。
- 空間冗餘與靈活性
- 核心生產區預留 10%-15% 空閑空間,便於後期設備升級(如新增生物反應器、凍幹機);牆麵預留可拆卸麵板,方便管線檢修。
- 采用模塊化設計(如可移動潔淨艙),適配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需求,減少潔淨區改造頻率。
二、空氣淨化係統設計:精準控製潔淨度與氣流
空氣淨化係統是保障潔淨度的核心,需實現 “高效過濾 + 穩定氣流 + 精準循環”,確保微粒、微生物濃度達標。
1. 過濾體係設計
- 三級過濾配置:
- 初級過濾(G4 級):安裝在新風入口,去除≥5μm 大顆粒(如灰塵、毛發),保護中效過濾器;
- 中效過濾(F8 級):位於空調機組內,攔截≥1μm 顆粒,預處理空氣,延長高效過濾器壽命;
- 末端高效過濾:潔淨區送風口安裝HEPA H14 級過濾器(攔截≥0.3μm 顆粒,效率≥99.995%);無菌核心區(如灌裝層流罩)需用ULPA U15 級過濾器(效率≥99.9995%),確保局部 ISO 5 級(百級)潔淨度。
- 過濾器維護設計:每個 HEPA 過濾器配備壓差監測端口,當壓差超過初始值 20% 時提示更換;過濾器框架采用矽膠密封,避免漏風(PAO 掃描泄漏率≤0.01%)。
2. 氣流組織設計
- 氣流模式選擇:
- 無菌核心區(如 ISO 5 級):采用 “頂部送風、底部回風” 的垂直層流,氣流速度 0.3-0.5m/s,確保氣流均勻覆蓋操作麵,快速帶走汙染物(如藥液濺出產生的微粒);
- 非核心區(如 ISO 7/8 級):采用 “側送側回” 的亂流,通過足夠風量(換氣次數:ISO 7 級≥25 次 /h,ISO 8 級≥15 次 /h)維持潔淨度,避免渦流死角。
- 排風係統設計: 生物安全櫃、負壓稱量室需單獨設置排風係統,排風口高於屋麵 2m 以上,且遠離新風入口(水平距離≥5m);排風需經 HEPA 過濾後排放,防止微生物外泄(如病毒載體、有害氣溶膠)。
3. 溫濕度與壓差控製
- 溫濕度:通過組合式空調機組(帶加熱、製冷、加濕、除濕模塊),將潔淨區溫度控製在 20-24℃(波動≤±1℃),相對濕度 45-65%(波動≤±5%);無菌生產區(如凍幹車間)需更精準(溫度 22±2℃,濕度 50±5%),避免影響產品穩定性(如粉末吸潮、液體分層)。
- 壓差控製:采用 “變頻風機 + 壓差傳感器” 聯動,當區域壓差偏離設定值時,自動調節風機轉速;緩衝間、氣閘室設置電子壓差表,實時顯示內外壓差,便於人員監控。



